中国资源环境的空间特征,除了以降水量为主要因子的胡焕庸线所表现的总体格局外,地形地貌和植被状况也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。封志明等以1公里×1公里栅格为基本单元,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,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,揭示了中国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。结果表明: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;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显著相关,综合反映了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。中国人居环境适宜地区430.47×104平方公里,接近国土面积的45%,相应人口占全国的96.56%,其中3/4以上的人口集聚在约占1/4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;中国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225.11×104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23.45%,相应人口4112万,占全国的3.24%,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人,是中国人居环境适宜与否的过渡地区;中国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304.42×104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31.71%,人口249万,不到全国的0.2%,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,大片地区根本不适宜人类居住,多为无人区。 本文摘自《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》作者:潘家华 关注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,敬请关注聚合氯化铝网站。
|